200万广元人的“国际饭”该怎么吃?
广元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拍板了一件大事:2030年前建成国际旅游城市,剑指“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”和“康养度假胜地”。 消息一出,有人嘀咕:建几个五星酒店、多挂几块外语路牌,和普通老百姓有啥关系?
先说最实在的,钱袋子鼓不鼓?
这两年,广元砸了70多亿搞文旅升级,剑门关扩容、大唐家河旅游区崛起,50多个项目同时开干。 真金白银投下去,换来的是就业机会喷涌。 曾家山的农家乐旺季单月收入冲上7万,比外出打工一年赚得还多;剑门关豆腐产业年消耗黄豆1.5万吨,养活了250多家餐馆。 更别提曾家山1300家民宿塞满2万张床位,农民变老板、农房变客房,山沟沟里长出了“金饭碗”。
再说出门遛弯,路顺不顺、景美不美?
以前广元人总吐槽“蜀道难”,如今西成高铁2小时飙到西安,机场直飞北上广深等20城,高铁站到景区专线无缝衔接。 连社区角落都变了样:下西坝铁路社区改造后,居民王蓉逢人就夸南站记忆街区“比新小区还热闹”。 生态更是硬招牌,全市森林覆盖率56.81%,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97%以上,河流水质稳居I类。 这样的环境,本地人散步、遛娃、呼吸新鲜空气,不比挤大城市香?
国际范儿落地,老百姓能蹭啥红利?
政府搞“四好”服务品牌:好味推剑门豆腐宴、青川铜火锅;好居招国际酒店、建星空民宿;好客搞落地租车、多语种服务;好礼卖麻柳刺绣、黎渊石刻。 更实在的是民生配套:景区“二次创业”带动县城医院、学校升级,昭化古城夜游项目火到“单日营业额破10万”,周边商铺租金翻倍。 就连房产也沾光,曾家山民宿一房难求,村民宅基地成了保值资产。
老百姓能干啥? 当“代言人”还是“服务员”?
广元喊出“人民城市人民建”,绝不是空话。社区居民随手拍条抖音夸家乡美景,自媒体博主直播剑门关背《蜀道难》免门票活动(已吸引27万人次参与),学生展示本地非遗课作品,都在给城市加分。 服务行业更卷出新高度:出租车司机多句问候、导游多分耐心、餐馆老板送碟小菜,俄罗斯凤舟队员百灵赛后狂赞:“这里山美水美,是我去过最美的城市! ”
国际旅游城市不是空中楼阁
贾和普,一位82岁美国老太太,25次踏访广元古蜀道,干脆成立工作室当起终身推介大使。 她眼里,广元的魅力不在高楼大厦,而在千年古柏的年轮里、村民端出的豆花蘸水里、茶馆飘出的川剧锣鼓声里。 当200万人一起端稳“国际饭碗”,广元的底气才真正足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