仗义每为屠狗辈:愿每位见义勇为的英雄都能安全回家
原创君之言之君之言之2025年07月26日 22:44湖北
7月20日傍晚,安徽淮北黄里大桥下的新濉河仍带着白日蒸腾的暑气,30岁的宋士佳跟朋友在堤上散步。
而在河西岸桥南十多米处,一个男孩先失足滑入河里,不会水的父母接连扑下去施救,一家三口瞬间被河水吞没。
宋士佳水性并不好,去年腿还受过伤,朋友劝他“别下去”,他只丢下一句“不行,我得救人”便纵身跃入河中。
他奋力把三人往岸边推,朋友随后赶到,只来得及拽住孩子母亲,脚下一滑也沉入水里。
等他再次探出头,落水的三口已被岸上群众拉上岸,而宋士佳却已不见踪影。
当晚近12点,救援人员在离岸十来米的深水区找到了宋士佳的遗体。
他留给世界最后的画面,是双臂仍保持着向外推送的姿势。
26日上午,淮北市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,宋士佳的骨灰盒前,6岁和9岁的两个儿子被亲属抱着,懵懂地向爸爸作最后告别。
年近八旬的爷爷奶奶瘫坐一旁,母亲哭至喉咙出血,父亲扶墙而立,几乎昏厥。
27日下午,骨灰将安葬在渠沟镇河北社区那栋20年的农家小院里,院中摆满陌生市民送来的花圈,空气里残留着白菊与纸灰的味道。
宋士佳这30年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一次决绝的纵身,把“好人”二字写得滚烫。
他开过饭馆、亏过钱,最近工作是在工地给路面洒水,妻子摆摊卖过肉夹馍,母亲曾是社区保洁,父亲腰痛仍贴瓷砖养家。
一家四世同堂,靠汗水在缝隙里抠出生活。
出事前一晚,他把新买的裤子随手送给邻居,出事前几分钟,他还给另一位邻居微信秒转200元救急。
仗义,早已写进他的日常,救人只是最后一次放大。
“仗义每为屠狗辈”,这句老话在此刻有了最鲜活的注脚。
宋士佳只是千万个在尘土里讨生活的普通人,却在别人危难时毫无犹豫伸出救援之手。
他的纵身一跃,让“平凡英雄”四个字不再空洞,也让市井巷陌的良善被一束强光照亮。
他不是什么传奇人物,只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微微弯腰的打工人,却在生死刹那挺直了脊梁,把三个人从漩涡里生生推回人间。
而这样的高光并非孤例:在湍急的江水里,是外卖骑手扔下餐箱跳下去托举落水儿童;在烈焰翻卷的楼道里,是快递员踹开房门背出八旬老人;在深夜的公路旁,是代驾司机用身体挡住失控的货车。
他们都没有披风,却在关键一秒,把自己变成了别人的护身铠甲。
正是这些最普通的人,用最本能的善良,在城市的缝隙里点燃一束束火把,让“见义勇为”不再是新闻标题,而成为可以呼吸、可以传递的温度。
他们是每一个愿意在危急时刻把“我”变成“我们”的凡人。
当善意成为习惯,当伸手成为本能,这条由普通人接力筑起的生命线,终将把整个社会托向更亮的地方。
然而,所有的掌声与泪水,都抵不过母亲哭出血的喉咙、孩子茫然的眼神。
见义勇为不是无畏赴死,而是智与勇的双重考验。
一腔热血,也请做好自保,生命只有一次,英雄也有家人。
家里年幼的孩子、年迈的父母、相濡以沫的妻子,都在等你平安归来。
“若一去无回,便一去无回”的悲壮固然震撼,但真正的勇敢,是救人之后还能回家拥抱孩子。
愿每一次伸手,都能换来双向的平安。
愿每一次义举,都不再以灵堂收尾。